31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
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二、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三、教学难点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四、课时安排:2课时
1
f新课教学
教学
引入: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放在敞口瓶里的水会减少,温度越高减少的速度越快?衣拓展
服在太阳地下比较易晾干?打开酒瓶盖,会闻到浓浓的酒香味?你曾思考过这些问题吗?
瓶中的、衣服上的水分子跑到空气中,所以瓶中水减少,衣服会干,瓶中的酒精分子跑到
空气中,所以我们问到了酒味。
说明在自然界中确实有分子、原子存在。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绝大部分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双氧水、气体等。
问题思考: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分子很小,肉眼不能看见,必须借助一定的仪器才可以看到,如扫描隧道显微仪
二、分子的特性
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说明: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演示实验:1、品红在水中扩散,并加热
2、实验38
思考:品红为什么会充满整个烧杯?烧杯A为什么能变红,而B没有变化?
2、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提出新问题: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微粒的
观点解释吗?
演示实验:在水中加入酒精和品红溶液的混合液,观察刻度变化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