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交往,别人评价她是个冷漠、孤傲的人。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因此,在成长和交往的过程中,朋友越来越少,慢慢地脱离了群体,把自己封闭起来。后来开始反省自己,自责,决得都是自己的错。时间一长,发现自己好象已经没有脾气了。不管跟谁发生矛盾,都以为是自己的错,然后深深自责,或者把怨气都闷在心里。总觉得难以与周围的同学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非常担心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近来更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极度自卑,没有勇气参加任何活
动。
该女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是由其社会适应挫折所引发的人际性压力。首先,她直接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来自于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经历了两种极端的方式,先是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与群体、社会隔离开来,后又过于以他人为中心,事事自责,迷失和忽略了自我。其次,根本原因,是由于来访者个性中人际沟通能力的缺乏,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迫切感受到社会适应性压力。再次,从她自身的成长经历,能够清楚地意识到由于人际冲突所导致的自我封闭,是个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因而,她有意识地开放自己,但突兀的开放环境,必然在一段时间内给她带来更为巨大的人际性压力,如果应对或自我评价不当,很有可能给来访者带来某种程度上的心理问题。第四、但给她面临迫切的人际压力时,一开始采取的是比较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由于对于个性和能力的培养过程缺乏科学认识,过于急功近利,在受挫后,极易滑向消
极的应对方式,从而错误的自我评价,使心理问题不断趋于严重化。
案例六:
成都某大学学生,进入学校三个月的二十一岁女生。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有一弟弟读初中。从小父母对她的希望就是好好读书,长大能离开农村。应届考上某大学,她几乎没参加过其他劳动或活动,没有出过远门。她从小是个乖女孩,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听大人的话,与同龄相处较好。父母不愿她到陌生城市读书,出于经济原因考虑,她主动向父亲提出,填报相同专业中收费最底的成都某大。两个月她3000多元的存款在校园内被骗,事后出现失眠,无食欲,焦虑,反应力减慢,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判断问题,情绪低落,愤怒,自责和羞耻。她感到生活中处处都是危险,成都人不能信任,自己不幸,这样的事会给家庭带来羞辱,目前及今后的生活不可控,四处找工作影响学习,经济压力打乱了日常
3
f4
生活,对今后能否继续上大学不确定。一个人时,她眼前常会出现骗子的画面,梦中会有事件的一些场景出现;下晚自习时害怕一人单独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