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爱祖国爱家乡传承传统文化做花灯
印江境内都有玩花灯的习俗。多数以一个自然村寨为一个花灯团队,也有以一个家族为一个花灯团队的。花灯团队的总负责人叫“灯头”,灯头物色丑角(唐二)、旦角(俗称花姑娘)、茶头、扫殿人和锣鼓队人选,然后组织大家“扎灯”。灯笼共12盏,6式,每式2盏。也有只扎6盏的,3式,每式2盏。另扎“排灯”一座。如人员多,各角色可备两套人选,以备不测。凡愿参加“落底帐”的,都需垫资活动经费,待“化灯”后结算清帐。一般都是在春节或春节第二天“出灯”。出灯前要请先生“祭灯”,以示平安。正月十五或十六“化灯”。化灯时也要请先生到场,写“文书”火化。每当夜幕降临,花灯队就出灯了。排灯在前,锣鼓随后,其他灯笼在锣鼓队后面。锣鼓队的曲谱有“行走式”和“坐堂式”两种。“行走式”是慢敲慢打,较长,给人以委婉、祥和之感;“坐堂式”则较激烈、短暂,给人以欢快、利落的享受。花灯的表演形式有“犀牛望月”、“双凤朝阳”、“双狮滚绣球”等,其内容有:开财门、送吉利、茶、倒茶、贩茶、推灯、上香、表根生、扫殿等。当花灯队伍行至主人门前,见主人大门紧闭,锣鼓便止。即开财门。唐二、幺妹各执一灯笼(数板)。花灯好玩,但做花灯更有趣。星期天上午,我邀请了十位同学来家里做花灯,因为元宵节快到了。大家陆陆续续来到我家。我们开始领材料,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原材料,另一种是半成品的。男孩子们多数选择了原材料,尝试自己动手扎框;女孩子们多数用半成品,正方体的框是事先扎好的。因为人太多,所以我们分为两组:一组是自己扎框的男孩子们;一组是用半成品的女孩子们。我、汤璐、朱琳和林音孝在后面的餐桌上裁纸,其它人在前面的大圆桌自己扎框。女孩子们把纸裁成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贴在框子的前后左右四边。再在纸上贴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把电子灯安装在框子的上边,把红流苏绑在框子的下边,这样一盏花灯就完成了。另外我们还自创了三角形花灯呢!而且还是倒三角的。做倒三角花灯的方法很简单,用一次性筷子和橡皮筋扎一个三角锥体,用纸包三面的框子,第二部分同正方体花灯的制作方法一样,贴上自己喜欢的图案。之后在没有贴纸的底面找两个角,拉一根铁丝,把电子灯安装在上面,最后在倒三角框子的顶端绑上红流苏就完成了。这个活动大家都觉得非常有意义,我们爱祖国爱家乡,愿意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刀坝乡兰克完小五年级学生:吴凯峰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