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初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六个单元内容,第一单元三角形,分为五节,第一节认识三角形,第二节图形的全等,第三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四节三角形的尺规作图,第五节,利用全等测距离,共14课时;第二单元轴对称,分为四节,第一节轴对称现象,第二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第三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四节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共9课时;第三单元勾股定理,分为三节,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二节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第三节,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共7课时;第四单元实数,共六节,第一节无理数,第二节平方根,第三节立方根,第四节估算,第五节用计算器开方,第六节实数;共11节;第五单元位置与坐标分为三节,第一节确定位置,第二节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三节轴对称与坐标变化,共8课时;第六单元一次函数,分为五节,第一节函数,第二节一次函数,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图像,第四节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第五节一次函数的应用,共10课时,全册共59课时。教材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以实现课程目标。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的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突出“数学化”的过程。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课本中的“试一试”、“做一做”、“想一想”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同时,每章最后的回顾与思考以及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教科书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也为有更多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教科书中的习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内容,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面向有更多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即“试一试”中的题目,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去尝试完成。二、学情分析本级学生学生共241人,大部分学生水平偏低,基础较差,特别是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更是非常的不理想,特别是上学期的期末检测,与外校相比,无论是优秀率还是合格率,都比较低,这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