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艺术教育,让生命之花美丽绽放
作者:黄辉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19年第02期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新艺术教育应该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并具有一定的才艺。因此,艺术美育的目的,是通过艺术之美把学生导向求真、为善、尚美的境界。我校以“让每个学生拥有一项艺术特长”为目标,提出了“以艺育德、以艺益智、以艺养性”的工作思路,努力提升艺术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推进校园文化健康、积极地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艺术课程,促进儿童生命自然生长
我校在艺术课程的研发上,作了如下探索与实践:
1以传统文化为抓手,构建特色课程
为了传承、光大瑰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本着一种“文化自觉”,以传统文化为抓手,构建艺术特色课程,让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走进通小校园,使其重新焕发出璀璨的艺术生命。
(1)海门山歌课程唱响乡音乡韵
海门山歌,是一朵芳香四溢的民间文化奇葩,是海门人为之骄傲的文化瑰宝。2008年,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发扬地方文化,也为了给通小学生的文化寻根,我校音乐组和语文组的教师们建构与实施了“海门山歌课程”,实现让海门山歌“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让通小每一个学生都会吟唱乡音乡韵”的总目标。学校成立了“海门山歌剧社”,特邀海门山歌剧团团长宋卫香女士为社团艺术指导老师。学校利用社团课,给学生们讲海门山歌的历史和辉煌成就,引领他们欣赏优美的山歌片段,再从简单的曲调开始,指导学生练习唱腔和身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山歌社团的学生们表演的山歌小戏《俩媳妇》获全国梅花奖大赛铜奖,南通市戏曲票友大赛二等奖,海门市校园艺术节展演特等奖。
(2)风筝课程放飞童年梦想
风筝课程是我校美术工作室的重点特色课程。为了解风筝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我们组织师生赴南通风筝博物馆参观学习。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南通市风筝文化博物馆原馆长郭承毅先生来校讲学,现场指导学生们制作风筝。美术组还设计了风筝文化校本课程,举办了风筝节,学生们沉浸在风筝世界里,尽情放飞童年的梦想。
(3)“乐染”课程染出多彩天地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教师们带领学生去参观扎染基地,掌握各种扎染技法,创作了扎染围巾,服装、背包等各类日用品与装饰品。我校的乐染课程在全国新教育开放周活动中展示,获得高度评价,在海门市卓越课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