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变更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一、引言自1973年Moore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新上任的CEO在上任当年有进行负向盈余管理,并且把公司糟糕的业绩表现归咎于前任CEO这种现象后,学术界就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大多数的实证研究侧重于考察高管变更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而随着会计准则的日益完善和监管制度的日益严格,上市公司采用应计盈余管理进行财务操纵的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采用真实活动盈余操控来进行盈余管理。因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限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那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是否会因为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而发生改变呢?本文拟比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前后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系,以获得会计准则的完善是否促使上市公司转向利用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二、相关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的提出最早发现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存在相关关系的是Moore。Moore(1973)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新上任的CEO倾向于在上任当年进行负向盈余管理。此后,西方学者从各个角度研究了公司
f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实证研究发现,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显著。如DeA
gelo(1988)研究发现,当公司高管存在代理权竞争时,高管为了保全其职位,会进行调高会计盈余的盈余管理行为。Pourciau(1993)研究发现,新任CEO在上任当年会降低当年的会计盈余,而在下一年度增加会计盈余,但他没有找到即将离任的CEO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MurphyZimmerma
(1993)研究发现,效益不好公司的新任CEO会注销一笔巨大的资产。DeA
gelo,DeA
geoSki
er(1994)也发现,新上任CEO存在注销巨大资产以提高未来盈利的动机。DeFo
dPark(1997)研究发现,当高管存在变更的威胁时,为了保全职位,会通过“利润平滑”方式进行盈余管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学者也关注到上市公司高管变更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如朱红军(2002)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变更后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盈余管理问题。王馨(2006)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高管变更的前一年,会调高会计盈余;在变更当年,会调低会计盈余;而在变更后一年,又会调高会计盈余。杜兴强等(2010)研究发现,来自外部的高管继任者比来自公司内部的继任者更倾向于进行显著的负向盈余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