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声明学传来的按发音部位分类和按发音方法排序次的严格科学精神给削弱了。
7、阴阳对转
第页共7页
1
f指上古汉语平上去声收鼻音和不收鼻音的字互相押韵、谐声、通假的现象,这是清代学者创立的术语。阴阳对转由清代孔广森将老师戴震的“阴阳相配”理论发展而来,是语音发展的一种规律,即阳声失去鼻音尾韵变为阴声,阴声加上鼻音尾韵变为阳声。例如:三sa
-仨sa,两lia-俩lia。
8、等呼是传统汉语音韵学的概念,主要用来指称中古汉语的介音系统,最先应用在韵图上。韵图把韵书中相类似的韵目归为一大类,称为“摄”,每一摄内部,又根据介音的差异,分为四等,每等又分为开口和合口两呼,一共是八个小类。
9、阴声韵“阴声韵”指以元音收尾或无韵尾的韵母,即直接以元音收尾的韵母。王力先生归类的阴声韵包括之、幽、宵、侯、鱼、支、脂、微、歌部。
10、五音
指五类声母的五类发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和唇音1。沈括《梦溪笔谈》云:“切
韵家唇齿牙舌喉为宫商角徵羽”。《广韵》末附有“辩字五音法”:“凡呼吸文字即有五音:唇
声、舌声、牙声、喉声、齿声等。”到宋朝,郑樵(《通志七音略》)又提出“七音”的理论,
认为应该像音乐中“五音”(宫商角徵羽)变七音(增加“变宫、变徵”)、乐器中五弦琴变七弦
琴那样,唇舌喉牙齿“五音”也要增加半舌、半齿两类,变成“七音”。早期等韵图《韵镜》《七
音略》就是按“七音”列图的。
11十六摄
等韵学家把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韵归并为一类,叫做韵摄。如“元”、“寒”、“山”、
“先”、“仙”等韵,韵腹比较接近,而且都收~
韵尾,归为山摄。前人把〈广韵〉的二零六
韵归并为十六摄:通摄、江摄、止摄、遇摄、蟹摄、效摄、臻摄、山摄、果摄、假摄、宕摄、梗
摄、曾摄、流摄、深摄、咸摄。又如《四声等子》把《广韵》平声东冬锺、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用、入声屋沃烛等十一韵统括为一摄,把二百零六韵归并为十六摄。
其中通、江、臻、山、宕、梗、曾、深、咸有入声,止、遇、蟹、效、果、假、流没有入声。
二、填空题
1、十六摄的名称依次是: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
咸摄
。
2、清代及以后研究上古韵部各家的分部情况:
顾炎武十部、江永28部、段玉裁17部、
戴震25部、王念孙21部、孔广森18部、
江有诰21部、章太炎23部、黄侃二十八部、
王力三十部、罗常培、周祖谟31部。
三、拼读下列反切(用拼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