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75(2006全国文综Ⅰ,37)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材料二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金史世宗纪》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元)许衡《鲁斋遗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初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
(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第12页,共12页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