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由材料中“注重实践”“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和轻视商人与学者等信息可知,该学派否定贵
1.2014高考山东卷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解析:本题以孔子兴办私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B项与材料无关,而且说法过于绝对,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只是遭到了破坏,并没有瓦解;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C项与材料无关;D项和材料中的兴办私学联系不大;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A项正确。答案:A2.2014高考上海卷“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族政治,主张法治,重农抑商,注重实践。由此可知该学派应为法家,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2高考海南卷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
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解析:本题首先要理解材料中“上”和“民”的关系,其主要是指统治者与百姓的关系,材料强调统治
者实行“礼”“义”“信”即“仁政”,人民就会服从统治者,故答案选B项。材料强调统治者自身行
为,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法”,C项错误;材料不完全是礼治,D项错误。
答案:B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D.《道德经》
解析:材料主张的“仁”“义”“辞让”“礼”“智”均是儒家的主张。《庄子》与《道德经》是道家
学派的著作,《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著作,《孟子》是儒家学派的著作,故选A项。
答案:A
3.2014高考海南卷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
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
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国君们所需要的民众,一是要战时能为他们卖命,二是要平时能为他们效力。
这显然与主张实行严刑峻法,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法家思想相吻合,故选D项。A、C两项主张与材料
主旨相悖;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D
4.2012高考山东卷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
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