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坚强,就越能迅速实现既定目的B.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是通过实践实现的E.错误思想没有能动作用答案:CD12.下列成语和常用语说明意识能动作用的是A.胸有成竹B.守株待兔C.料事如神D.运筹帷幄E.画饼充饥答案:ACD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它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答案:BDE14.在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中的两大优良传统是A.天人合一观C.形神统一观E.矛盾观答案:DE15.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E.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答案:ABD16.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天地变化,二端而已”C.“吁炎吹冷,交错而动”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答案:ABCDE17.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指A.在某一具体的、特定关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B.在任何情况下原因和结果的区分都是不确定的C.在现实世界的普遍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在自然界中是确定的、在社会中则是不确定的E.在世界复杂联系中,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关系中则可能是原因答案:ACE18.具体分析事物的可能性时需区分B.“自动自休,自峙自流”D.“万物莫不有对”B.知行统一观D.整体观
fA.可能和不可能B.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C.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D.不同程度的可能E.真实的可能和虚假的可能答案:ABCD19.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体现在A.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C.实践的客体是客观的E.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答案:ABCDE20.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A.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思维加工和重构E.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创造答案:ABCD21.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表现在A.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主体反映的超前性C.主体反映的创新性D.在人的头脑中直接产生出一个物质世界E.在人的头脑中再现出一个物质世界答案:ABC22.主体认识活动包含有选择、重构等成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