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历史文化论文
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姓名:
班级:
学号:
1
f中国历史文化论文
内容提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当代中国人的共识,但传统文化精华多还是糟粕多及何为精华何为糟粕个人理解又各不相同。那么在我们现代人的眼中,什么是精华和糟粕呢?对于这些精华和糟粕又该怎么做我们呢?关键词: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的概念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那么,我们就以中华的儒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二、儒家文化的精华与糟粕1、儒家文化的精华(1)修身立德、培养高尚情操、成就理想人格儒家最讲求修身做人之道。修身的目的在于以德润身、“以美其身”,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就理想人格。个人的修身需要反求诸己,“吾日三省吾身”“深造之以道而自得”,,所以儒家的修身立德之学,也就是所谓的“为己之学”。如孔子讲“修己以敬”、涵养智仁勇“三达德”,孟子讲存心养性、善养浩然之气,《大学》讲“正
2
精华
糟粕
f中国历史文化论文
心诚意”《中庸》讲“至诚尽性”,,荀子讲“以诚养心、以礼正身”等等,都体现了儒家反求诸己、以德润身的修身为己之学的精义。儒家要求“士志于道”“居仁由义”、,具有博施济众、仁民爱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历史使命感,以经世济民为职志,以担当道义为己任;具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和坚强意志,以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大智大勇,为实现社会、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历代志士仁人包括一些近现代革命家都深受儒家人生哲学的影响,吸取并践行了其中的思想精华,为国家、民族以至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借鉴了儒家“慎独”“吾日三省吾身”等修养方法,说明这些、方法运用于个人德性修养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在我们的干部教育中,儒家人生哲学中的优质资源,经过创造性的转化仍然可以为我所用。(2)和谐人际关系的社会伦理学说。儒家重视“礼”即社会制度建设,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