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四步曲”
河源市源城区下角小学孙柳青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设计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操作性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组探究性任务,围绕教学的重难点,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一步:营造情境,布置任务教师首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板块,将知识蕴含在趣味性探究任务中,让小学生产生对问题的兴趣,主动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课堂生成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营造,抓住小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课堂任务不是单纯为了学会理论而设置,应该在课堂中用信息技术处理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在教授广东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7课《制作个人小名片》中,我给学生营造一种情境:“同学们,下角小学在刘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努力下,越办越好了。越来越多的人都想了解我们学校。作为下角小学的一份子,我们深感自豪,那么今天我们把自己变成一位名片设计师,设计一张具有自己个性的名片吧。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的情境任务让学生的好奇和探究欲望被充分地激发。二步:设立方案,确定任务
1
f课堂任务的敲定,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确定任务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站和资料寻找本节课的相关信息。比如利用百度搜索一些名片或网站,欣赏和学习别人制作名片的方法和技巧,再进一步设立方案,确定小组制作个人名片的任务。在整个设立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利用适合的工具和手段,合理整合教学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制定出完成任务的可行性方案,使任务更加细化和深化,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解决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三步: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都较低,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促进任务得到更好的完成。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自我展现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钻研信息技术和布置任务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在互动与讨论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比如:在教授四年级第5课《我画我家》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大约6人,小组内进行合理协作,用绘画工具绘制一个自己梦想中的家,学生在任务的引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