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文”事物没有差异就没有“文”的诞生但更应当明白“物无一”也无文统一是文章真正的主宰必须得有一个统一的东西贯穿其中各个有差异的部分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钱钟书认为刘熙载提出的“物无一也无文”是十分精妙的道理这与古希腊人所说的“一贯于万殊”正是一个意思。
一与多的统一在一致中见出变化是生活和艺术共同的辩证法。前人谈论杜甫的诗歌时说杜甫的诗每一篇都是朴拙和工巧相结合。如果完全朴拙当然无所取如果全诗都写得工巧那么又会过于新奇而少了浑厚的古风古人的文章大多是这样的。有人想删掉苏轼的诗歌里不够精湛的部分被别人劝住说在不整齐的诗句中经常有高妙的意思显现不是更好吗对这种情况钱忡书解释说满眼的繁花似锦络绎不绝会让人得疲惫大鹏搏击九万里长空每年都要休息六个月就是一张一弛之道啊
摘编自李莫谦《听钱钟书讲文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
fA中和美能够形成冲淡含蓄的审美境界是因为在整体和谐中蕴藏着变化丰富情感中体现着统一。B在赫拉克利特看来自然是通过联合对立物达到整体和谐的这体现出他对“一包含多”奥秘的领悟。C“两善相争”与“两恶相争”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互补互利的和谐统一后者是互相残杀的矛盾对立。D虽然“文”的诞生是由于不同事物彼此对峙但刘熙载认为只有差异而没有统一也无法真正成文。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引述赫拉克利特的见解及《左传》中的事例是为了论证古希腊和古中国对“一包含多”存有共同认识。B文章通过古中国与古希腊文艺观点之间的对比论证得出了“和而不同”“一与多统一”在古今中外都相通的结论。C作者使用道理论证的方法阐述了“一”因为“多”丰富且不单调“多”也因为“一”统一而不杂乱的文艺观。D末段引用钱钟书对大鹏搏击高空需要一张一弛的观点来类比对杜甫诗歌的鉴赏也应遵循朴拙和工巧结合的规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统一差别且在一致中见出变化才可以避免艺术上的平庸单调达到中国传统艺术“和而不同”的理想境界。B只要具有广泛搜罗中外例证的眼界和中西贯通的学术视野中国传统艺术观就能够和西方文艺理论展开广泛对话。C钱钟书认为刘熙载提出的“物无一也无文”与古希腊人“一贯于万殊”的观点如出一辙都揭示了统一的主宰作用。D文中前人对杜甫、苏轼诗歌的评论启示我们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可以彻底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