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位于南阳古城东关温凉河畔的医圣祠。医圣祠是我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的祠墓所在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仲景名玑,生于150年,卒于219年,正处于中国东汉末年这一动乱的历史时期。他在继承前人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勇于实践,潜心于中医药的研究,终于写成了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熔理法方药为一炉,开辩证论治之先河,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人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部书和《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张仲景因此被后世医家称为医圣,后人在其家乡南阳修建祠庙以祭祀。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纪念张仲景的专祠——医圣祠。各位请看。这便是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医圣祠大门,郭沫若先生1959年12月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大门前这一对炮楼式的建筑称为子母门阙,高的为母阙,低的为子阙,其形象如同一位母亲怀抱一婴儿。在中国汉代的建筑群中,时常可以见到这种建筑物,一可以起望哨的作用,二可以作烽火台,三起装饰作用。大门上的这对青铜制品称为铺首衔环其虎嘴中叨一圆环,它象征着威严和雄伟。这对铺首衔环重约三百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铺首衔环。大家请看,门庭内的这块巨大石屏,是一块完整的石料制成的,长高各为3.5米,重达6吨,是中国当代碑林一绝。石屏正面雕刻的是已故名医黄竹斋先生撰写的《张仲景传》,它生动地描述了张仲景辉煌的一生和对中国中医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两侧的对联是中国有名的老中医任应秋教授题写的,上联是:阴阳有三,辩病还须辩证。阴阳有三是指三阴少阴、太阴、阙阴和三阳少阳、太阳、阳明。辩病还须辩证是说要想治好病人的病症,必须要依据张仲景的辩证论治学说,也就是根据病人得病的时间、地点,结合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对症下药。下联是: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意思是说:医生和治理国家的宰相没有区别,医生治人,宰相治国,然而要把国家治理好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人民健康、安乐、生活美满。石屏背面雕刻的是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序》。在序言中,张仲景说明了自已走上医学道路的原因。他写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以来,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者十居其七。东汉末年瘟疫的大流行,百姓因得不到治疗而大批死去,这种凄惨的局面和仲景家族自身的遭遇,促使他立志学医,走上了救民于水火的艰难道路。我们现在看到的四个塑像,分别是中国不同历史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