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想;港台学生有钱,但没有理想。从那时到现在,时光过去了20年,如果我拿当年的问题来问大陆大学生,我想他们的回答就会和当年香港大学生一个样。找到一份好工作就是理想。可我总觉得工作是职业,是饭碗,而理想是精神,是人活着的原动因。找个好工作是很困难,可是要说这就是理想,那也太可怜了,也太平庸了。因为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好歹总能找到一份工作的。所以,我觉得,随处都能感觉到的就业压力,掩盖着我国年轻一代理想的丧失。而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你就永远飞不起来,也体验不了做人的尊严。有两句诗写得好:“给自己一个目标,让你的生命燃烧。”理想指的是远大的目标,而且与人类的未来连在一起。有了理想,才会有正确的价值观。我记得斯大林曾经说过:伟大的抱负产生伟大的精力。这话讲得很好啊,如果没有大的抱负,你的大学四年在实质上将是无精打采和萎靡不振的。二、要带着问题学,并且以自学为主。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因为他的头脑只是老师的跑马场。剧作家曹禺曾经说,在读大学期间,他虽然缺课很多,但他尊重老师,而钱钟书虽然很少缺课,却看不起老师。这话说明,他们二位都是以自学为主,而且对老师的授课持有一种批评和质疑的求真态度。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学生选课以作业少、阅读量小,拿高分为标准,其实,学术水平差的老师才轻易
f给你打高分。“高分低能”的现象与学生对待分数的态度很有关系。毛主席曾在1964年春节指示中号召学生不要跟着分数转,而要自己主动去学习。能主动去学习的学生是头脑中随时都有问题的学生。带着问题就能主动地去学习,因为正是那些问题才可以使你日夜渴望学习。钱钟书先生说他学外语的动因是因为少年时代为林纾译的西方小说深深吸引,因而渴望了解外文原著是怎样写的。虽然在他学好了外语,并且阅读了那些西方原著,而且还发现西方小说原著远没有林纾的译本精彩,但最初的问题却成就了一位大学者。我说以自学为主,并不是否定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很重要,但并非都很理想。与美国等国家的大学生相比较,我们有不少学生听课不做笔记,不喜欢上课发言,发言不愿意说自己的看法因为得要有根据,经常是去网上找资料,而老师每次课布的阅读书目数量太少。三、青年成长的过程是文化社会建构的,而非自然生长。大学四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可是成长的真相是怎么样的呢?前两年我曾经指导过一篇不错的硕士论文,题目是《知识女性在婚恋中的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