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执信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分题,60题,共60分)1.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国家政权2.下图是纪念广州市第二中学建校八十周年的作品。“义忠仁”是“二中人”的粤语发音,其创作灵感符合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孟子“民为贵”的主张()A.否定了君主专制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C.适应了君主统治的需要D.体现了当时民众的利益4.“孔子象征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曲阜市世界遗产监测办公室副主任刘海霞说:“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这说明()①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②儒家思想融化浸透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之中③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④儒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B.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C.甲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儒6.到汉武帝时,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主要原因是()A.黄老之学不适应中央集权发展的需要B.儒学自我调整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论体系C.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社会元气大伤
1
fD.汉武帝本人的素质,勤于治国7.董仲舒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繁露》)可见他的核心思想是()A.君权神授B.天人感应C.独尊儒术D.崇尚法治8.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