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智力发育。其中,想象力的培养又是儿童绘画学习中的主要方面,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能力。在绘画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这种活动锻炼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于儿童学习绘画过程中的习作也应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看看是否完成了学习的要求,否大胆地尝试,是否有求异、求新的好习惯。发现好的地方给予积极的评价,好的部分也应说得具体;不足部分应建议孩子重新观察、思考和尝试,而不应笼统地给予消极的批评。
六、作品表现与儿童年龄是否相符
在众多儿童绘画作品中,不同年龄的儿童,绘画表现也不同。并不是很小的孩子能画出成人所画的形象就是水平高。因为绘画水平的高低标准并不完全是看谁临摹得像。儿童一味临摹成人的准强加于儿童画上,违反了儿童画自身的特点,不利于儿童画教育的发展。成人评价儿童画的错误标准基本上有以下几种。1.以“像不像”来评价儿童画。
人们赞扬一幅画时,常常用“画得真像!”“简直和真的一样”之类的话,以为是对画作者的最高褒奖。许多人在看到儿童绘画时同样以“像不像”来评价,画得比较“像”的自然是好的,不太“像”的自然是不好的了。其实,用像”与“不像”来评价一件作品的好坏是片面的,无法全面、深入地诠释作品的含义,如西方的“立体主义”“达达派”的作品,显然无法用“像不像”来评价。2.以“合理不合理”评价儿童画。
“合理不合理”是指儿童画中的事物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儿童由于自身知识、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不高,他们描绘的事物往往与客观现实并不相符。他们会把人的头画得很大,手却画得很小;上山的人的身体垂直于山的坡面;人在太空与外星人游戏;在森林里与动物们联欢……如果要找一找儿童画中不合理的地方,几乎是俯拾即是。于是大人们“热心”地为儿童寻找画中的错误,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深入浅出地解释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直到儿童的画符合自己的意愿。3.片面以“拙”来评价儿童画。
儿童画中的“拙”是在无意中产生的,是因为儿童的生理、心理还没有发育成熟时无意
f识的行为,或者受自身技能的限制,还不能如实再现客观事物的缘故,并非是其有意追求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拙”的味道也将慢慢消失。而艺术家的“拙”是历经数十年的追求和艰苦练习才达到的境界,是大巧若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因此欣赏儿童画,其实不得要领,就算你给小孩评了个金奖,可能连他自己也莫名其妙。这样的评价,仍旧脱不了技法的框框。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