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目的。大公报曾经提出办报的“四不”方针,即“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这其中就包括“不卖”,即“是以吾人之言论,或不免囿于知识及感情,而断不为金钱所左右”,也就是说,绝不会拿言论作为交易的筹码,换取金钱。可是时至今日,商业入侵新闻的现象却日益严重。比如,一些房地产商开盘、公司开张营业等活动前,为了预热造势、宣传自己,常常邀请记者以新闻稿的形式广而告之,借新闻之体,行广告之实;也有媒体收取人家好处费后,帮助企业作宣传、树立形象,以专访企业领导人、专题报道等形式,介绍该企业的文化、业绩诸如此类的伪新闻在各大媒体屡见不鲜。于是,许多整版的新闻报道,看似是深度专题,实为利益关系,在为企业作宣传、打广告,这些鱼目混珠的新闻让受众难辨真伪。帮助领导吹嘘政绩,误导群众。为配合政治宣传而产生的“伪新闻”在国家直接掌管的媒体中出现较多。媒体纯粹为了配合政府宣传最近出台的新精神和新政策,常常报道并无实际新闻价值的事件。如,若某地方政府刚开完会,提倡人们贯彻实施某种生活理念,随之而来,必定有很多媒体开始选取典型,报道某平民百姓以自己的方式践行这种理念,以示这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事实上,新闻里所报道的行为并不是社会的一种主流做法,并不具有
f代表性,其报道的其实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新闻。更为严重的现象是,一些媒体趋炎附势,放弃自身所承担的监督职责,帮助领导大肆宣传当地的“形象工程”,吹嘘政绩,最终劳民伤财,误导群众。罗列百姓琐碎生活,消解受众的注意力。现在的“民生新闻”里充斥着夫妻感情纠纷、家庭财产争夺、邻里关系紧张等题材,内容既不离奇,也不新颖,故事讲完之后,既没有提供解决之道,也没有留下发人深省的启示,只纯粹满足了人们窥探他人隐私的欲望,无一点现实的新闻意义。还有一些所谓的“社会新闻”,今天抓了一个毛贼、明天处理了一场纠纷,其实,社会中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自己的工作职责,警察抓小偷就好比腊月翻完转正月一样正常,根本没必要长篇累牍地去渲染,但一些媒体却乐此不疲。跟风网络事件,被“网络推手”利用。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一种叫“网络推手”的新职业应运而生,他们擅长抓住受众心理,策划出为许多人津津乐道的网络事件,比如,犀利哥事件、小月月事件、“兽兽门”事件这些事件常常吊足了受众的胃口,却往往扑朔迷离、真假难辨。许多媒体为了抢占先机,瓜分受众注意力,不探求事情真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