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教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
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①名之者谁?(亭)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乐)
3.以上文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个成语的意
思是用意不在此而在彼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的是醉翁亭
5.醉翁亭的建造者是山之僧智仙也,命名者是太守自谓也
6.这段文字的写景部分有一定的顺序。作者首先写远景,其次写近景。
7.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写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由来。8、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比喻)②.锦鳞游泳。(
借代)
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拟人、对偶)④.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借代)⑤.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设问)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夸张)10.翻译下面的语句。(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游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11.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环滁皆山也。12.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13.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14.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15.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
f(二)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①意:情趣②寓:寄托③得:领会④辄:就
⑤上下
⑥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