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应该思考。微文化的盛行,与当今文坛浮躁、功利的风气密切相关。文学家们为了销量迎合大众的口味,却遗忘了身为文化传播者应担的责任。当于丹走出象牙塔,抛开文化大家的高帽,让《论语》之风盛行时,那些古板清高的大学教授是不是也该收回讽刺批判的语言?是不是也该带着对传统的深刻解读走近人民,真正让满腹才华得以施展?正如索尔仁尼琴带着执着的犄角永不休止的撞向根基深厚的大树,当今的作家也该有些承担起社会家国责任的意识。抛开微文化的束缚,拥有些对传统的深知,让作品不再流于媚俗,真正淌有文化的底蕴。至于行于社会的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富有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捂一捂灵魂的热度?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又知道多少?在享受微小说便利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拿来《瓦尔登湖》《论语》沉积思想的重量?李时珍跋涉三十载,亲尝百草,终铸成《本草纲目》,曹雪芹泪洒半生,万红当哭,终凝聚《红楼梦》。诸此种种,哪一个不是中华文化厚重的积淀?哪一个不比穿越小说更加厚重?中国的儒家道家的思想内涵,你又了解多少?文化,不该以科技的进步、生活的忙碌为盾,逝于发展的河流;传统,不该以思想的深刻、底蕴的厚重为突刺,微而化之,简而次之。科技,立于我们掌中;我们,又该立于谁的手中?苏格拉底说:我死了,你们活着,该做的事情,神明知道。神明都已知晓的事,我们怎能不知?纵然科技进步,世界也立于我们掌中,但生命的河流不可止息,文化的传承不可遗弃。文化,不可微!点评:考生反面立意,站在文化的高峰上俯视古今,反思文化传统与文化创造,切中时弊,振聋发聩,深刻的思想与成熟的语言令人惊叹。现实,反思热点,磨砺思想,做好了这一点,下笔为文便可水到渠成。
10微分数:56滴水石穿,那微小的水滴折射出积羽沉舟的力量;驽马十驾,那微小的步伐告诉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九层之台,那微小的垒土宣示着微而不微的气魄。微而不微,善行也是如此。勿以善小而不为,微薄之力也可铸就大爱传奇。善行是一缕微光,攒射出动人的光芒。
f他撑一根竹篙,传递两岸的希望,他渡一只舟楫,方便十乡的百姓,义务摆渡四十余年,他从未收取过一分感谢,他也许从未听过,但他一生都在践行。美德将生命传到永久的地方。梵高如是说。他用微笑筑成了江上风景,他用微笑传承生命意义。老人走了,十里八乡的百姓前来送行,小船轻,承载不动那一船微笑的力量。
孕妇难产,他于漫天风雪里挽救了小生命的未来;醉酒落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