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一老师在高考前给学生做的心理辅导讲座,觉的挺不错的,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即将高考的学子们。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出殡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噢!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是好灵。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相同的两种结果,这就是心态在起作用。要想高考获得成功,首先是你们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情况,这是“硬件”,是高考成功的基础;其次是你们的心理状况,这是成功的“软件”,起调节作用,它可以使你发挥失常,也可能使你超常发挥。“硬件”和“软件”同等重要。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专家对全国200名高考状元进行四年的跟踪研究中发现,在20个影响高考成功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考中的心理状态,第二位是考前的心理状态。所以说,考生的心理状态调整与高考成绩好坏之间有着重要关系。那么,怎样调整呢?我们可以概括为20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合理饮食、进入状态、充分发挥。一、强化信心。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灵魂和精神支柱。①要学会给自己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同学之间不要相互攀比,特别是与成绩好的学生。人家定个北大,自己就要定个清华,这样只会使自己越发紧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且最好能制订三级目标。如:发挥的好一点可以考上重点,一般般也能上个二本,如果发挥失常,上个三本也可以接受。能够这样想的话,你的焦虑就能降低了。②要学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走路时挺胸抬头,步伐有力,速度稍快(比平时快1/4)。每科考前(进考场前)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能考上!”这样自然就可以增强信心。
f二、优化情绪。情绪变化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变化,发生不良情绪时要及时调整。①对高考都要有一颗平常心,过度期望只会增加自己紧张的情绪;②学会放松。不要把考前紧张看得很可怕,考前适当的紧张是正常的;可经常听听自己爱听的音乐;或者到公园散散步、赏赏花,③经常积极地自我想像,当你情绪不高的时候,不妨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