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榜样的示范,激励孩子行为的内化。
第7页共18页
f8
2营造氛围,开展“文明用餐”系列评比活动我们认为,行为认知与训练容易,但是行为恒定内化却是个漫长的过程,如何缩短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老师的教育智慧。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经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我们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大队部增设了“文明班级”、“文明饭桌”、“卫生饭桌”的系列评比活动,建立了一整套评比制度。通过这一激励机制,大大缩短了学生行为内化的过程,在全校掀起文明用餐礼仪学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在浓浓的竞争热潮中习得认知、巩固行为、恒定习惯,最终养成良好用餐习惯。3家庭协助,社会监督,“三位一体”,强化教育我们深知,行为习惯教育中,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是缩短习惯养成的有效手段。为此,学校德育部门下发了“文明用餐我先行,勤朴礼仪我学习”的告家长书,将学校行为细则要求告知家长,要求每位家长在家里督促孩子养成良好习惯,针对家庭中能训练的行为点(如:餐前洗手、咀嚼不发声、不讲话、不污桌面、不浪费粮食、凳子归原处等)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对于学校中难以训练的一些行为为(如:帮家人盛饭、摆筷、懂谦让、知孝敬等),我们在设计家庭行为评价的时候适时地添加,要求家长在家中进行教育、指导、训练,在家庭评价单中进行项目评价。这样,家校结合,发挥家庭教育功效,养成良好文明用餐习惯。4过程评价,将行为习惯逐渐内化评价是促进行为养成的有效策略之一,德育部门每两周撰写学校用餐行为评价及家庭用餐行为评价,让孩子在行为养成的同时注重品性的养成。我们通过孩子自评、孩子间互评、小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结合文明用餐系列评比展示活动,每两周通过少先队活动课进行反馈、评价、督促、改进。以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的评价手段促进孩子自我省察,在比较中修正,在评价中提升,逐渐内化行为。
第8页共18页
f9
(三)细化行为,落实训练我们发现,行为习惯训练一定要从小、从实、从细,对于孩子来说,一定要清清楚楚地教给他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怎么做,并要加以训练强化。德育部门根据学生实际、本校用餐的现状、家庭教育现状等制定了详细的文明用餐细则,从细节处加以落实、训练。如,我们制定了以下训练要点:运餐:(1)一至四年级学生必须由搭班教师引领,按照指定路线排成一路纵队有序进入食堂,不得抢道、抢行,不得以跑带走。(2)队伍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