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曲靖等大中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滞后,边远、高寒山区仍十分贫困。全省129个县市,靠财政补贴的县市有109个,地方财政不足,有73个国家重点扶持县,扶贫开发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按照现行标准,目前全省还有贫困人口610.8万人。随着国家提高扶贫标准,云南省的贫困人口预计将在1000万以上,约占全国贫困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且贫困人口集中连片分布。二是革命老区、三江沿岸地区、边境民族地区和其他一些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凸显,扶贫开发工作相当艰巨。三是云南省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继续呈扩大趋势。四是资源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的矛盾显现。中央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使一些主要依靠资源开发为主的贫困地区进入一种两难境地,对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五是扶贫开发投入与需求矛盾更加突出。
当前,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最大制约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数量少、标准低、欠账大,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经济结构和城乡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三是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率高。
蒇二、农业
云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农业始终处于基础地位。云南农业50多年的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农业的新路子。
一“十五”以来,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十五”以来,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稳定增加,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绩。
1.农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定增加,由2001年的703.53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737.5亿元,2003年的799.33亿元,2004年的965.22亿元,2005年达到1050亿元,2006年达1211亿元,2008年达到1640.30亿元。各年递增速度稳中趋升,“十五”期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累计达4255.63亿元,5年平均增长5.5%。云南农业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社会进步、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芄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以红河为中心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产业带;以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为中心的橡胶、茶叶产业带;以临沧、保山、德宏为中心的糖料、咖啡、香料产业带;以文山为中心的南药产业带;以西双版纳、昆明玉溪、丽江为中心热、温、寒花卉带,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和产品。特色经济作物、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