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阿诗玛”、“泼水节”等34项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全省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了8589项县区级保护名录。
肆二、民族文化资源
袁从横向来看,云南多民族的共生共存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云南是中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元文化形态共生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傣族的贝叶文化、彝族的太阳历文化、哈尼族的梯田文化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丰富多样的民族歌舞、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精湛独特的民族工艺、绮丽神秘的奇风异俗,构成一幅幅美不胜收的人文景观,为云南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云南向来都被人们称之为歌舞的海洋,目前,云南有已收集到的各民族民歌民曲2万多首,舞蹈6000多套,戏剧2000多个,器乐200多种,叙事长诗50多部。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民族乐器种类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民族乐器多达300余种,是中国民族乐器数量最多的省份。云南戏剧种类繁多,除全国性地方剧外,还有独具风采的白剧、壮剧、傣剧、彝剧等多种民族剧种。它们大多数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民族民间工艺品、民族服饰文化、民族节庆、民族饮食等都是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都是云南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积淀和结晶,是巨大的文化精神财富和审美需求的载体,也是产生巨大物质财富的源泉。
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多样性、独特性、交融性、地域性和原生性等五个显著特点,而这也正是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最大优势所在。
总之,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独特神奇的民族文化环境,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文物,丰富深邃的民族文献古籍,绚丽夺目的民族文学艺术,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风情,这些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并构成了发展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基础。
f肀为了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于2000年5月颁布了《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领导,并且将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这对保护、抢救和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云南经济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