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2表示方法:用Q表示,若Q>0表示吸热,若Q<0表示放热。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旧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要释放能量,从而引起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2.焓与焓变1焓用于描述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符号H。2焓变ΔH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即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产生原因
2表示方法①吸热反应:ΔH为“正”或ΔH0;②放热反应:ΔH为“负”或ΔH0。(3)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②常见的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某些晶体间的反应。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明反应放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同时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书写要求
f1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在101kPa和25℃可不注明,要注明ΔH的“+”与__“-”。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表示符号:气态用“g”,液态用“l”,固态用“s”,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稀溶液中的溶质或离子,要注明“aq”。三、盖斯定律1、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是相同的。或者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2、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H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以下图所示为例说明具体解题步骤)四、中和热的测定1、中和热的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2、中和热的测定⑴装置图如下:
⑵注意事项①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防止热量的散失。②为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其中一种稍稍过量。③实验中若使用弱酸或弱碱,因中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数值偏低;若使用浓硫酸,因溶于水时放热,会使测得数值偏高;碱若使用氢氧化钠固体,因溶于水时放热,会使测得数值偏高。五、燃烧热1概念:燃烧热是指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能量。2、单位是kJmol,燃烧热通常可用仪器由实验测得。3、特点:物质燃烧时一定放热,则燃烧热一定为kJmol。4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比较比较角度相同点不能量变化△H反应物△H<0,单位kJmol1mol燃烧物不限量燃烧热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