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孟子》两章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孔子仁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说,主张以仁政来统一天下。孟子还主张性善论。2、《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大学》、《论语》、《中庸》并称为“四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有利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内外亲戚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胜利。重点字词解释:1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2地利:地理形势。3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4三里(之)城:的。5七里之(郭):外城。6(环)而攻之:围。7(是)天时不如地利:这。8(池)非不深:护城河。9(兵革)非不坚利也:武器装备。10(委)而(去)之:放弃。去:离开。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以:凭。12(固)国:巩固。
1
13(威)天下:威慑。14寡助(之)(至):到。至:极点。15亲戚(畔)之:通“叛”,背叛。16天下(顺)之:归顺。17(以)天下之所顺:凭借。18(故)君子有不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