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最后的盛世
1明朝、清朝的建立(1)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2)1644年,清军入关,后统一中国。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2盛世的表现(13681840年中国封建社会步入衰落时期,但社会仅仅继续发展。呈现出一片盛世景象。)(1)人口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17世纪初,中国人口已近2亿;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3亿,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2)农业:明清时期的“湖广熟(湖南、湖北),天下足”取代了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3)手工业的繁荣:江南地区不少人从事丝织业;松江一带棉纺织业发达,人们将产品拿去市场交易,商品经济发展起来。(4)商业的发达: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地方商帮,如徽商、晋商。②许多农村发展为工商业市镇。③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位。(5)社会生活的变化: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茶馆、酒楼、戏院增加。3明清时期,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南宋的时候,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当时苏湖地区农业十分发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而明清时期,江南先进棉纺织技术使得种植粮食的人数量减少,从事棉纺织业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从明代开始,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中国并逐步推广,为江南地区的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生产部门创造了条件。此时,湖广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增长很快,除了满足本地粮食需求外,还销往江浙、徽州等地。所以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江南棉纺织业发达原因:元代黄道婆把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带回松江,促进了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这里的棉纺织业更为发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明清的民族政策:明代统治者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如修长城;清朝统治着采取“怀柔”政策笼络少数民族,如承德避暑山庄就是清朝皇帝与少数民族首领经常联络感情的场所。2明清时政府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措施。(1)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2)加强对西藏的统治:①清朝初期,皇帝赐予西藏的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②1727年,清政府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③1792年清政府规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