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教育采用普通高等专科学制曾发挥重大作用,但高等职业教育采用这种学制存在不少缺点,不是最佳选择。主要缺点有:只能培养中级人才,劳动力成本太高,职业技术能力不强和教学效益差。与此相联系,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效益的学制出现萎缩,甚至停办;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学制没有落实;从高效益滑向低效益,劳动力成本提高。r
关键词:普通高等专科学制;ISCED;职业技术能力:衔接:效益r
r
工业革命后,19世纪20年代创建的工程教育,最初采用的就是招收普通高中生的高等专科学制。此后,虽然发展了工程教育的本科学制,这种专科学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直到20世纪中叶.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工程教育的学制迅速高移,发达国家纷纷举办工程教育的研究生学制,并将培养工程型人才的学制起点高移到高等本科。世界各国的工程教育普遍采用过普通高等专科学制,我国解放前也有不少工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由于是发展中国家,解放后专科毕业的工程型人才仍然受到企业欢迎,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工程教育的学制起点才高移到高等本科。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一个半世纪中,普通高等专科学制对培养工程型人才曾经作出重大贡献。r
20世纪中叶,世界各国开始举办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技术教育。多数国家用高中阶段的技术高中培养技术员,并采用与技术高中衔接的专科学制培养高级技术员。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用普通高等专科学制培养技术员,而以本科学制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实践证明,技术教育采用普通高等专科学制不是最佳选择。r
一、技术教育采用普通高等专科学制的主要缺点r
1.学制层次虽比技术高中提高了.但所培养的仍是中级技术型人才r
这个问题在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关于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中已经明确表述:“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高中毕业生学制二至三年的中专,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培养目标上没有太大区别。”这种情况在普通教育不可能存在,但反映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职业技术人才层次的区分主要不在所掌握理论程度的高低.而在所掌握职业技术能力的强弱;学生在学习职业技术教育所提供的专业技术课程中,逐步养成职业技术能力。在普通教育,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在文化程度上存在层次差别;而在职业技术教育,不论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都不具备任何职业技术能力,学习专业技术课程,都是从头学起,因此,采用普通高等专科学制进行技术教育和技术高中的培养目标相同。r
在1997年联合国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