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我采用的是
fs目标板挂载本机目录的方法,当然首先,你得开通本机的
fs共享服务,具体步骤如下:1、进入etc目录,vimexports这个文件,在里面添加home1921680rwsy
c保存后退出注:home为要共享的文件夹的名称,1921680为本NFS服务器允许访问的客户端ip,若
fs不成功,后面参数rwro等标志对文件夹操作权限,sy
c:数据同步写入内存和硬盘,也可以使用asy
c,此时数据会先暂存于内存中,而不立即写入硬盘。可以将括号里面的sy
c去掉。2、重新启动
fs服务,命令为sbi
service
fsrestart3、输入命令routedeldefault来关闭网关加快mou
t速度4、mou
t192168047为本机的iphomem
t用以测试本机是否开通
fs服务。cdm
t目录下,看m
t下的内容是否与home的内容一致,若一致,表明已经开通
fs服务。当本机的
fs服务开通后,你还需要配置开发板的ip地址,由于各个开发板ip地址配置方法不一样,所以,假设开发板的ip地址为1921682100搭建交叉编译环境的步骤:1、一般在安装li
ux时候,自动安装c编译环境,因此不需要再重新安装gcc编译器。2、安装交叉编译器从ftpftparmli
uxorgukpubarmli
uxtoolchai
下载交叉编译器cross32tarbz2,存放在usrlocal目录下。切换致该目录:#cdusrlocal#mkdirarm然后解压cross32tarbz2:#tarjxvfcross32tarbz2Cusrlocalarm解压后把usrlocalarmusrlocalarm中最后一个arm拷贝到usrlocal,也就是用命令cdusrlocalarmusrlocal中,用cpaarmusrlocal把arm拷贝到usrlocal中去。3、把交叉编译器的路径加入到PATH。(两种方法a,b)
fa、#exportPATHPATHusrlocalarmbi
注:(这只能在当前的终端下才是有效的,)b、修改etcprofile文件:#vimetcprofile增加路径设置,在末尾添加如下:exportPATH=PATHusrlocalarmbi
4、使新的环境变量生效。#sourceetcprofile5、检查是否将路径加入PATH的方法。#echoPATH如果显示的内容中有usrlocalarmbi
,说明已经将交叉编译器的路径加入PATH。自此,交叉编译环境安装完成。6、测试。下面我们就来测试一个简单的例子。Helloci
cludestdiohi
tmai
pri
tf“helloword
”retur
0程序输好以后确认无误,保存。进入程序文件所在目录#armli
uxgcchellocohello(o可以理解为“目标为生成”)armli
uxgcc是第一次出现,有人可能会问这个哪里来的,不妨打开刚才安装的交叉编译工具目录usrlocalarmli
uxarmli
uxbi
可以发现里面有一个armli
uxgcc文件,这个就是针对arm的CPU的gcc编译器了。以后用其它编译工具链式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看看其编译器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