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简单讲述计算机硬件发展1985年10月,英特尔发布革命性的80386DX处理器,CPU也从16位步入了32位的时代并延续至今。80386DX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32位CPU。其内、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且具有高达4GB的内存寻址能力。它采用实模式、保护模式和虚拟8086三种工作模式,并通过虚拟多个8086的工作模式来完成多任务的工作。尽管没有内置进行浮点相关运算的协处理器,但和现在先进的Prescott相比较,所有的基本功能一应俱全。不开玩笑的说,如果不嫌慢,甚至拿来运行最先进的Wi
dows2003操作系统也能和Prescott一样稳定。80年代末,80486诞生,这是一颗集成了8K高速缓存、80386处理器、80387协处理器和精简指令集(RISC)技术的CPU,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倍频技术,CPU的速度开始节节攀升,CPU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CPU发展史进入了以速度为王的时代。到了93年,一颗“奔腾”的芯初次登场,作为一颗史上最经典的CPU,一个极其成功的市场品牌,一度把英特尔的主要竞争对手压得喘不过气来,为英特尔日后打下的大好河山立下了汗马功劳。除了CPU,对于计算机来说,内存是又一关键的部件。在计算机发展的初期,内存都是以KB为计算单位的,而对于DOS操作系统来说,最大只能管理640KB的基本内存。随着技术的进步,日常应用软件对内存的需求逐步提高,微软不得不在内存管理中先后加入了对UMB、EMS、XMS的支持,以扩展640KB以外内存的用途。而对内存本身来说,严格遵循摩尔定律的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促使了容量更大速度更快价格也更便宜的内存的出现。内存
f经过了从FPDRAMEDODRAMSDRAMRDRAMDDRSDRAM的进化过程,速度从当时的5060纳秒发展到现在的45纳秒,容量也从640KB发展到256MB甚至1GB,价格却从一千多元降到了现在的三百多元。相比起计算机上的其他零件,根植于半导体工业发展的内存和CPU更易受到摩尔定律的冲击。十年前玩家的愿望是有一个和硬盘一样大的内存,现在内存的愿望已经实现,硬盘的发展也同样丝毫不逊色于内存。随着材料学,电子学等相关学科的技术进步,通过对硬盘磁头、电机系统和盘片材料的改良,单位面积盘片存储密度的提升和迅速发展的硬盘接口技术,在硬盘速度越来越快的同时容量也越来越大,由原来的20MB提升到现在的200GB的海量存储空间,容量获得了近一万倍的提升。从最早的ST506412接口发展到现在的SATA接口,我们从硬盘接口技术的进步也直接受益多多。除了硬盘,还有CDROM同样也得益于此技术的进步而获得了更快的发展。1983年,Philips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