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归纳
项目时间
产生的部门
重要发明
发明的重大标志生产力水平发明的来源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65年1840(英)(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后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从轻工业(棉纺织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
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水力纺纱机、改良蒸汽机、焦煤炼铁法、蒸汽抽水机、安全灯、碎石路、汽船、火车机车等等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石油、内燃机、汽车、飞机、有机化肥、人工合成染料、塑料、炸药等等
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
电力的应用为标志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发生的范围
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英国发明的。
同时发生于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更多出自德国和美国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新兴工业部门
社会关系变化
(社会结构)经济组织形式
(经济结构)殖民方式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早期工业时代,工厂制殖民扩张,商品输出为主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电力工业、电器制造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大企业时代,垄断制、公司制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为主
世界市场投入的产品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棉纱、纺织机、铁制品、运输原料、商品、投资资本工具、半成品、原料(一般商
f国际力量中心世界国际格局
品)
英国为中心,“世界工厂”落后的东方从属于先进的西方
(大量资本)美、德力量上升
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对中国的影响
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新思潮萌发,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政新篇》)。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深入到政治制度、意识形态。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