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印光大师说故事》:因果报应类r
r
r
r
r
r
r
简介:r
印光大师18611940,二十一岁出家于终南山莲花洞寺,次年受具足戒,遍参南北丛林,归心净土宗。后隐居终南,又去普陀山闭关,朝夕念佛,深入大藏,几达三十年,韬光养晦。r
五十二岁时,徐蔚如、高鹤年二居士取其文刊行于《上海佛学丛报》,之后搜集大师文稿,刊为《印光法师文钞》广为流通,名声大震。大师并创办南京念佛放生道场、佛教慈幼院、上海弘化社。r
一九四○年初四日早一时三十分,由床上起坐云:「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言讫,即大声念佛。二时二十五分,起立说:「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完即坐椅上,端身正坐,口唇微动念佛。五时,笑容宛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示寂。r
百日荼毗,拾得五色舍利珠百余颗,精圆莹澈,光芒四射。又有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共一千余粒。佛教界盛传印光大师是西方三圣之一大势至菩萨的化身。r
《印光大师说故事》(又名《灵岩故事》),为《文钞》中所有感应故事,分门别类,汇编成册,以作教理之辅证。所谓「理论犹须证据,事实胜于雄辩」也。r
r
《灵岩故事》r
r
总序r
佛法流传至今,已二千余年,弘法大士,为我们留下了无以计数的珍贵法宝。然欲一一深入,实非今人之所能。纵然穷其毕生精力,亦难窥其全貌。故有识之士,无不择其法缘,一门深入。而末法之今日,因感叹于「生死海深,菩提路远」,故有心智士,大多用心净土一门,以此自行化他,同归净域。故整理、研习、熏修净宗法宝,自成今人之所需。凡净宗之要典,如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等五部九卷、莲池大师《弥陀疏钞》、益大师《弥陀要解》、印光大师《文钞》等,无不为时人所关注,广行流通,习以成风。此即「时机愈下,净土愈昌」之明证也。时有慧净上人系统整理、编着、演说昙鸾善导一脉之宝典,蔚然成林。其宏开净宗,功不唐捐,归者如潮。余后之古疏,则因融通之故,理多高深,难契时机,故隐而不畅。如宗教通摄之《弥陀疏钞》,因其「广大精微」而渐隐。虽不乏研修之士,终难普应群机。《弥陀要解》虽「直捷要妙」,为时人所喜乐。因以台释净,玄理迷人,若无知识引导,亦难得其实益。所谓执于理性,失却宝珠也。如是未契弥陀大愿,偷心岂易死哉;纵欲宝此一行,终难落于实处。唯有近代印光大师《文钞》,可谓融通古今,深入浅出,为今人学修之最好指南也。任何种根机,皆无高深之叹,可入念佛一门。大师影响之深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