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第33讲
应考作文
炼审题立足根本树奇葩
审题,就像建房子打地基。地基没打好,房子建得再好也会风一吹就倒。同样的道理,审题没审好,作文写得再好也是开篇就跑题,可见审题是关系到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性步骤。
审题步骤:1读题:认真阅读题目,包括题目中的材料、提示性文字和写作要求。2审题:重点分析“题眼”。“题眼”即文题中的关键词。1审清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就是应着重突出的内容。2审清关键词的内涵。有些题目,其关键词有比喻义。审题时就要学会由“实”而“虚”,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如《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明白“钥匙”的含义。“钥匙”在这里很显然不是指真的开门的钥匙,而应该是指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3审清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到“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4审清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3构思构思时常用到“拓展题目法”,即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关键词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内容,这样,写作的思路就开阔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