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注重过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不管是哪个层级比赛,人们往往关注比赛“结果”,极少有人会去对比赛“过程”进行仔细的把玩、品味和揣摩。实际上,无论多么好的成绩都是点滴“过程”的积累,“过程”是“结果”的前提。教学也是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然后学生去利用这些结论来“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智慧的挖掘、思维空间的开拓,淡化了对真理来源的追溯。一、现象启示一位外国教授对他的中国朋友说过:“中国的学生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不发问,这是中国教育应该改变的一个重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这种教学方式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学生极少有在自己的思维空间中徜徉过,缺乏知识的感悟、体验、内化的过程,因此中国学生“没有问题”、创新能力“先天不足”也就不言而喻了。二、“过程教学”的涵义所谓“过程教学”,就是在学习中以研究为主线,教师创设一定的条件、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联想、推理、综合、分析形成科学的观点。这个活动过程就是
f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过程,培养思维的完整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把科学探究作为认识世界的方法,使学生具有从书本上学习知识的能力过渡到从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过程教学”不同于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往往是启发学生沿着老师设计的思维过程,亦步亦趋地活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三、“过程教学”的一般过程1、提出研究问题思维始于问题,创造力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激发学习的动机。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教学中我提出的课题是: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