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戒烟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也是患者唯一能够自我控制的致病因素。许多心血管医生已经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戒烟干预的重要性,但尚缺乏相应的戒烟知识和戒烟技巧。本共识通过全面总结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提供给临床医生应掌握的戒烟方法和管理流程,强调医生戒烟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以提高我国心血管医生戒烟干预能力,降低心血管病患者和全民吸烟率,改善心血管病预后,维护全民心血管健康。1、我国吸烟流行病学现状当欧美发达国家意识到烟草的危害,人群吸烟率在逐渐下降的同时,我国人群吸烟率却稳居高位。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结果显示,中国的吸烟情况、戒烟比例和二手烟暴露10年间没有明显改善。中国15岁及以上男性吸烟率为529,女性为24。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吸烟率为333。仅有272和387知道吸烟导致中风、心脏病,仅有275、51和526知道二手烟导致心脏病、肺癌、儿童肺部疾病,仅有161的吸烟者打算在未来12个月戒烟,在过去12个月内尝试过戒烟的人中,918的没有接受过任何戒烟帮助。上述数据提醒我们戒烟工作在我国任重而道远。吸烟相关疾病导致死亡前三位依次是肺癌、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冠心病,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2005年我国吸烟相关疾病死亡
f人数为140万,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损失近300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而2005年烟草税收合计为2000多亿元,烟草致病的经济成本已经抵消了烟草利税收益【1】。到2050年,我国因吸烟所致疾病死亡将达300万,其中有一半将发生在3569岁之间,这对社会和家庭都将造成巨大损失2。
烟草相关疾病的发病高峰一般在吸烟流行20~30年后出现。目前,我国与吸烟相关疾病的死亡是20世纪70~80年代人群烟草消费的后果。现今烟草消费的后果将使未来20~30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继续上升。控制烟草使用和加强戒烟宣教是我国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3〕。2、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烟草烟雾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250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其中有60多种物质具有致癌性,尼古丁是致成瘾的主要物质。二手烟雾与吸烟者本人吸入的烟雾相比,很多致癌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更高【4】。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氧自由基、多环芳香烃及丁二烯与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直接相关5。21机制:211吸烟导致内皮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内皮舒张功能受损、促炎症状态和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