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爱护公共设施活动7月23号,我来到禾山街道办事处开始了我的第一天实习。正赶上街道里开展“爱护公共设施”活动,7月24日,星期六,我跟随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脚步对该活动的进程和过程中发现的现象展开了调研。众所周知,公共设施是市民共同享有的公共服务资源,它是为大家服务的,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和维护,这应该既是一种自觉行动,也是一种社会美德。近年来,首府按照“三年一小变,五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的目标,加大了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力度,种植了绿化带景观树、放置了垃圾箱、增设了路灯及橱窗……而路灯、果皮箱、街边小区的体育路径等公共设施的日益增多和不断完善,在美化城市和社区的同时方便了广大市民,也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更具魅力。作为直接受益者,市民们也都明白,每一个公共设施的建成使用,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公共设施如果得不到保护和爱护而遭到破坏,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使城市和社区的档次和品位大打折扣。绿色的草坪、别致的花坛被践踏,井盖、垃圾箱以及街边健身设备、路灯等公用设施被破坏甚至不翼而飞……相信不少市民在《海峡导报》里中看到类似画面都会感到痛心和惋惜,进而大声疾呼:那些置公共道德于不顾,只为一己私利或一己方便而让公共设施伤痕累累者请住手。偷盗的物品都到哪里去了?大跌身价,几乎全都到了废品收购站。200700元1个的窨井盖到了这里仅卖二三十元。全市到底有多少废品收购站,谁也说不清。听到这里,一位老人激动不已:年代,50老百姓到收购站卖个自家旧铜壶,也得带户口簿。现在倒好,明显的公共财物也昧着良心收。有关部门要从源头上管理,发现收购站收铸铁的盖子、电线电缆等,就要关闭它。有关执法部门人员解释,上世纪50年代到2002年,由执法部门监管收购站,实施资质管理。2002年之后简化了这类行业准入的审批程序,取消了资质认定,给管理带来了困难。这种说法市民们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改革不能作为推诿责任的理由。有市民说,每年维修丢失的公共设施要花那么多钱,政府为什么不能把损失的钱转到管理上,政府出钱买岗位,既能有效管理公共设施,又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另外,窨井盖、果皮箱等可以考虑用钢筋水泥之类的代替铸铁不锈钢的,让偷盗者无利可图。参与活动的工作人员也认为,管理公共设施,政府是第一责任人,虽然不必事必躬亲,新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市场化操作,比如发动社区组织、志愿者组织参与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