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或方木卡固定,确保钢筋不位移,在浇捣砼时不得碰撞钢筋。
f砼浇捣完应再检查一遍,发现钢筋位移应及时补救。当钢筋已发生位移时,处理须经监理认可。一般墙中竖筋按不大于1:6坡度调整,柱竖筋可参照《柱内钢筋在施工中错位后的正确处理》一文处理
24拆模后露筋原因:水泥砂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局部挤压模板;振捣器碰撞钢筋,使钢筋位移、松绑而挤靠模板;操作者责任心不强,造成漏振的部位露筋。防治:每米左右加绑带铁丝的水泥砂浆垫块,避免钢筋紧靠模板而露筋。在钢筋骨架安装尺寸有误差的地方,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用垫块挤牢。25钢筋搭接长度不够原因:现场操作人员对钢筋搭接长度的要求不了解,特别是对《03G101》有关规定不熟悉。防治:提高对搭接长度必要性的认识和熟悉搭接长度的标准;操作时对接头应逐个测量。检查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26钢筋接头位置错误或接头过多原因:不熟悉有关绑扎、焊接接头的规定,分不清钢筋处于受拉区、受压区,造成同截面钢筋接头过多。防治:配料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决定搭配方案。当梁、柱、墙钢筋的接头较多时,配料加工应按设计要求预先画施工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根据受拉区或受压区的要求正确决定接头位置和接头数量。
f现场绑扎时,应事先详细交底,以免放错位置。27箍筋间距不一致原因:操作人员绑扎不放线,按大概尺寸绑扎,造成间距不一致。防治:绑扎前应根据配筋图预先算好箍筋实际间距,并画线作为绑扎时依据。已绑好的钢筋骨架发现箍筋间距不一致时,可作局部调整或增加12个箍筋。28钢筋遗漏原因:施工管理不严,没有事先熟悉图纸,各号钢筋安装顺序没有精心安排,操作前未详细交底。防治:绑扎钢筋前必须熟悉图纸,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数量是否齐全准确。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仔细研究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绑扎前应对操作人员详细交底。绑扎完毕,仔细检查清理现场,检查有无漏绑和遗留在现场的钢筋。漏绑的钢筋必须设法全部补上。简单的骨架将遗漏的钢筋补绑上去即可。复杂的骨架要拆除部分成品才能补上。29梁的箍筋被压弯原因:梁很高大时,图纸上未设纵向构造筋或拉筋;或图纸上已设,但绑扎时遗漏。防治:梁高大于700mm时,梁两侧沿高度每隔300400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0的纵向钢筋,纵向构造筋用拉筋连接。2.10预埋件遗漏或错位原因:不熟悉预埋件的位置和数量、水电预埋后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