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
一是就近入学存在问题。义务教育应该就近入学,但是就近的学校是优质学
f校,如果不拿钱,即便学校守在家门口也不能入学。有的家长只好把孩子送往远一点的地方去,为了孩子上学,家长只能常年风雨无阻进行接送。
广大农村的孩子,因为要就近入学必须在乡下读初中,不能进城市念好的学校。有些地区虽然有优质学校想挖优秀学生,但当地学校又不允许,这也给孩子就读造成不公平。
二是高考录取制度存在问题。我们一些大城市的学校是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通过剪刀差,从农村聚钱、借助全国一盘棋发展起来的,还有些名校是老祖宗留下的。但是,现在的招生制度并非凭分数择优录取。而是给各地方发放名额,在分配名额时,又不考虑人口和生源多少。这种招生设计给一些地方的高中生升大学造成困难。例如河南近1亿人口,每年高中毕业人数96万,能够升省外去学习的只有6000人,北大、清华在全国招生指标是83‰,在河南却是01‰,造成极大不公平。当地学生说,高考对全国考生是走独木桥,对我们省的考生则是走钢丝绳。
三是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严重不均问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给不少省区的高考带来很大困难。以河南为例,全国每1000万人拥有普通高校1422所,河南却不到9所;全国本科与专科在校生之比为6:4,而河南仅为45:55,本科在校生,同全国差距甚大。从重点学校布局看,河南9800万人口,只有一所211院校郑州大学。985院校河南没有一座。省内学校少,外边重点学校又招的少,所以他们认为只好在走钢丝中互相挤压,或花大钱到大城市去读那些公办学府兴办的收费学校了。23学生家庭收入过低造成的受教育不公平
现在大学年收费普遍在3500元以上,加上生活、住宿、书本费等,一名普通农民全年的收入4500元人民币都不够培养一个大学生。而资料显示,在欧洲培养一个大学生,所需费用仅相当家庭收入的10。在我国如何朝这个目标努力,恐怕需从减少高校收费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方面去努力。24政府规定执行不力造成的教育不公平
政府早已做出规定,应允许农民工子女在居住地入学。但是,由于缺乏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和监督,一些地方的部分学校仍在对农民工子女实行高收费。中央电视台曾报道广东佛山,几十名农民工子女的家长指问学校,为什么要让他们“自愿”交18000元赞助费,当问题反映给教育局后,有关领导却说这种情况他管不了,也不应管那么细。这给农民工子女入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和负担,也造成2000多万儿童只能留守农村,长年累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