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或掺合其他药物对准或放置在体表一定
的部位或穴位上燃烧之,使其发生特有之气味与温热刺激,作用于腧穴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艾灸常用方法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2、间接灸:用药物将艾炷与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蒜灸、隔
盐灸、隔附子饼灸等。(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
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f(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施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五梅花针疗法:为丛针浅刺法,是集合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和穴位的一种针刺
方法,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叩刺方法:叩刺法有压击法和敲击法,压击法即拇指和中指、无名指掌住针柄,针柄末端靠在手掌
后部,食指压在针柄上。压击时手腕活动,食指加压,刺激的强度在于食指的压力,适合于硬柄针。敲击法即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的末端,上下颤动针头,利用针柄的弹性敲击皮肤,刺激的轻重应根据针头的重量和针柄的弹力,靠颤动的力量来掌握,适合于弹性针柄。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年龄、叩打部位的不同,有弱、中、强三种强度。叩刺部位须准确,每叩刺一针之间的距离约在0310cm之间。一般每日叩刺一次,连续治疗710日为一个疗程,如系慢性顽固性疾病,可持续多治疗几个疗程,疗程之间可间隔35日。刺血拔罐法治疗各种痛症疗效特佳,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此疗法临床常用于蛇串疮,神经性皮炎,斑秃等疗效显著。
六拔罐疗法:是利用罐内的负压,使罐吸附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