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间”(《莎士比传》)。《人间词话》的核心理论是“境界说”。王国维颇为自得地指出:“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人间词话》九)“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间词话》一)在王国维看来,真正有“境界”(或“意境”)的,必定是经由作者内心深切体验而生动形象地反映在作品中的“真景物”、“真感情”。有“境界”的作品,没有“隔”的毛病,没有“雾里看花”的遗憾,“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宋元戏曲考》)。他在《人间词话》中具体探讨了“境界”(或“意境”)的不同表现:“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人间词话》二)“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人间词话》三)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间词话》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文艺批评的范围,而具有更宏阔的视域和辐射力。例如《人间词话》二六条: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振聋发聩的箴言,通脱绝俗的见解,永远激励着亿万后人执着进取,奋发向上。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一、《人间词话》六十四条,系王国维亲自编定,以《国粹学报》19081909年连载文字为准。二、《人间词话删稿》六十二条,系从国家图书馆藏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本中删弃未刊部分辑出。三、《人间词话附录》二十八条,系徐调孚、赵万里、陈乃乾等学者所录王国维其他论词之语。具体校勘过程中,对原著中的明显讹误酌予改正,并在校注中加以说明。王国维引用前人诗词,与通行本时有出入,其中有一部分异文当是王氏凭记忆书录致误,另有一部分则确系版本不同。对于诗词异文,本书原则上不作改动,只在校注中作必要的交待。为方便读者阅读,对词人、词集、词话、流派、诗词文句出处、专用名词、各类掌故、疑难语词等作了注释,并在相关之处征引
f各家词论评语以供读者参考对照。不当之处,敬请通人达才教正。郑小军2011年9月于杭州下沙学源街
f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