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一中2016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60分,共30题)
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
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2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
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3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
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4“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
质特点之一是()
A.神权政治
B.分权政治
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
5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
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D.宗法礼制逐渐崩
溃
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
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7据《大唐语林》记载,某人请求玄宗开恩帮女婿王某科举及第,玄宗答应。负责科举的礼部侍郎
1
f将皇帝钦点王某情况报告宰相。宰相说:“科举是为国家取才大典,怎么能凭皇帝一句话,就把功
名与人?”玄宗只好取消成命。这则记载表明
A礼部与宰相共管科举B相权对皇权有制约性C科举制度具有公平性D科考不受皇权的
干预
8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
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
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失去选官用人权
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
9德国文学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