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
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西方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重军事、产勇士,雅典重文学、产女神。②中世纪:教会学校传七艺;骑士学校教七技。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①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③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等级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