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比如在学习“数的整除”这单元后,我利用这单元的知识设计一道让学生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的作业,猜出后,拔个电话给老师。大的偶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最大的一位数。(一位数中最既不是指
)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数也不是合数(约数。
)8的最小倍数。6和9的最大公
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积。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猜出号码拨出
去,接电话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师,学生就觉得十分有趣。二、设计生活性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学生对作业是否敢兴趣。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的一道作业:《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改正。这样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三、设计层次性作业,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如我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以下两个练习:A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4×8()8×7()5×8()8
f×3(口诀:(
))口诀()口诀:(诀:())口
B餐:填上合适的数。(64C餐:想一想,括号里能填几?8×688×()8×688×())×8408×()56()×4328×()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学困生和中等学生要求完成A餐的两道题目和B餐中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餐中的两道题目、B餐的一道题目和C餐中的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优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