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生命
生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2、抓住主题或关键词,细致的研究课文。让学生珍惜生命,用有限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主题或关键词,细致的研究课文。教学难点: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大屏幕投影:杏林子的名言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杏林子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今天,我们要借助《生命生命》,再次感受积极的人生态度。1、了解作家【杏林子】2、了解学习目标,复习词语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可以分为三段,文章的一开头,作者就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在最后一段作者告诉了我们答案,“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那么怎样才算是“让有限的价值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呢?作者用了三个事例告诉我们,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二、初步感悟、回忆旧知
请认真读文,思考:你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含义?请画出相关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飞蛾1、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用书中的句子告诉我飞蛾被作者怎么了?2、(1)生汇报“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2)师导:此时,飞蛾的处境怎么样?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那你能读出那种处境吗?(3)作者这么强大,飞蛾却这样弱小,逃生的可能大吗?(几乎为零)那这只飞蛾会怎样做呢?乖乖等死吗?3、生汇报:“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越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1)指导理解:挣扎、极力(2)指导朗读(3)师导:如果你就是那只飞蛾,手臂就是你的翅膀,你会怎样反抗呢?逃生的机会几乎为零,你却用尽全力反抗,你是怎么想的?
f4、(1)小结:(2)填空:这只弱小的飞蛾,让我明白了,生命就是_____________。二)瓜苗1、过渡:弱小的飞蛾尚且如此不屈不挠,那一颗掉入砖缝中的小种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这颗种子在什么环境下生长?2、(1)生汇报:砖缝中没有阳光,也没有泥土。(2)师导:环境怎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