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00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所有面积之和÷城市的用地面积)×100
三、城市有关城市绿地固化的指标要求(一)城市用地标准
在《城市用地分类域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时,人均单项用地绿地指标≥90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70平方米(二)《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三)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其他相关指标规定: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生产绿地面积不低于建成区面积的2,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改造旧居住区的绿化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
第五节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市域绿地系统包括:市域内的林地,公路绿化,农田林网,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城市绿化隔离带及城镇绿化用地。
一、市域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1系统整合,构建城乡融合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优化城市空间布局。2以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3加强对生态敏感区的控制和管理,形成良好的市域生态结构。4保护有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绿地环境。5加强不同管理部门间的合作。
二.分类规划要求
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资源1002rogess
f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学习笔记电子版2012年下学期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涉及大量的非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耕地,园林,林地,牧草地,水域和湿地及未利用土地。
一、结构布局的基本模式
第六节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
通常情况下,系统布局有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等8中基本模式。我国城市绿地空间布局通常有以下4种:
1、块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块状均匀的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如上海,天津,武汉,大连,青岛和佛山等地。
2、带状绿地布局:多数是由于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就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
3、楔形绿地布局:利用从郊区伸入市中心由宽到窄的楔形绿地。有利于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的引入市区,能较好的改善城市的通风条件,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体现,如合肥。
4、混合式绿地布置:前三种形式的综合利用,可做到城市绿地布局的点线面结合,组成叫完整的体系。优点能够使生活区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有利于就近地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