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同则不继”强调的是对立统一而反对绝对等同;“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强调的是相反相成并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并产生新生事物。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解析:这句话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又如“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居安思危”、“失败乃成功之母”等都包含着矛盾同一性原理。
1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解析:老子的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2、“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就人的本性说,是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就客观事物的道理说,是可以被认识的。
1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解析:荀子的这段话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14、“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检验言行的客观标准是“功用”,即效用。这句话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15、“事实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认识和理论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必须通过实际效果来检验,凡是符合事实效果,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16、“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而不行,则体会不深;见之于行,则认识更明,知行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不可偏废。这是知行关系问题上的相互辩证法思想。
17、“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解析:王阳明的这段话是说,知是行的来源,行是知的作用;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认为知决定行。颠倒了知和行的关系,是唯心主义的知行观。
18、“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解析:王阳明提出的这个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等命题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9、“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解析:王阳明的这句话认为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行合一。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f20、“由行而行则知,由知而知所行。”解析:王夫之的这句话强调要知行统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