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而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趣味,无拘于人读书叙事,其中还有他的《谈酒》、《乌篷船》是此类,这也最为接近他自己所提倡的美文。周作人的散文的思想内涵追求一种闲适。在《风雨后谈序》有云:“文字意趣似甚闲适。”也说:“此处所选亦本是以近于闲适之文为多也。”而此后的诸文风格也大致相同。这种散文追求自身的闲适情调不仅是周作人自己的价值观的取向,也对以后中国散文的思想内涵产生影响,可以说是促进中国现代散文走向英法之路。但在另一面,仔
f细推敲周作人上面所说的话,一句是“似甚”,一句又说“近于”,可见周作人的散文内涵不能仅仅用“闲适”来打发的。在《风雨后谈序》中,周做人还说:“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二旧友知其苦味,废名昔日文中曾约略说及,近见日本友人议论拙文,谓有时读之颇觉苦闷,鄙人甚感其言。”还说:“闲适原来是忧郁的东西。”可见闲适中其实含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成分,也就是苦味。情感受到压抑,不能畅快表达,然而周又有所流露,这造成他的文章的一种内在张力,产生相反相成的效果,周作人的这种表达可能比他畅快表达更具有感染力。周做人散文的“苦味”来自于内容的“苦闷”,也来自于“闲适”与“苦闷”或“忧郁”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周作人从前在《自己的文章》中把闲适分为两种,一是“小闲适”,即“留恋光景”,“欣然有会”,此类文章写过一些。二是“大闲适”:“唯其无可奈何所以也就不必自扰扰,只以婉而趣的态度对付之,此所谓闲适亦即是大幽默也。”第二种也就是这里所说的“苦闷”,这可以说是周作人散文的主要情感风格。写人如《玄同纪念》,叙事如《上坟船》,都是苦闷之作。周作人散文内涵还有“简单味”,读之平平淡淡,似乎没有什么感情寄托在里面,虽然有些文言的成分,但大体十分好懂,而却文言成分也越来越少。不过简单不是好读或说能让我们喜欢上,,只是字面上的简单,就说散文中的苦味不是每个人读的出来的。周作人散文的闲适也好,苦味和简单味也罢,都是与他的表现方式有关,是可以纳入他的散文美学范畴里面的。而周作人的散文美学理论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开创性,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散文理念,
f使得他的散文精神气质在中国完全是新的东西,最后引起了新的散文潮流。周作人的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他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模式,又开拓创新了中国先打散文的新观念和新领域。使得中国散文趋向多元化和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