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层聚合组二层聚合接口:二层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全部为二层以太网接口,其对应的聚合接口称为二层聚合接口(Bridgeaggregatio
I
terface,BAGG)。(2)三层聚合组三层聚合接口:三层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全部为三层以太网接口,其对应的聚合接口称为三层聚合接口(Routeaggregatio
I
terface,RAGG)。23成员端口聚合组中的以太网接口就称为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成员端口的状态具有以下两种状态:(1)选中(Selected)状态:此状态下的成员端口可以参与用户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简称为“选中端口”。(2)非选中(U
selected)状态:此状态下的成员端口不能参与用户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简称为“非选中端口”。
1
f24操作Key操作Key是系统在进行链路聚合时用来表征成员端口聚合能力的一个数值,它是根据成员端口上的一些信息(包括该端口的速率、双工模式等)的组合自动计算生成的,这个信息组合中任何一项的变化都会引起操作Key的重新计算。在同一聚合组中,所有的选中端口都必须具有相同的操作Key。25配置分类根据对成员端口状态的影响不同,成员端口上的配置分为以下三类:(1)端口属性类配置:包含速率、双工模式和链路状态(updow
)这三项配置内容,是成员端口上最基础的配置内容。(2)第二类配置:包含的配置内容如表1所示。在聚合组中,只有与对应聚合接口的第二类配置完全相同的成员端口才能够成为选中端口。
表1第二类配置的内容配置项端口隔离Qi
Q配置内容端口是否加入隔离组、端口所属的端口隔离组端口的Qi
Q功能开启关闭状态、VLANTag的TPID值、添加的外层VLANTag、内外层VLAN优先级映射关系、不同内层VLANID添加外层VLANTag的策略、内层VLANID替换关系端口上允许通过的VLAN、端口缺省VLANID、端口的链路类型(即Tru
k、Hybrid、Access类型)、基于IP子网的VLAN配置、基于协议的VLAN配置、VLAN报文是否带Tag配置是否具有MAC地址学习功能、端口是否具有最大学习MAC地址个数的限制、MAC地址表满后是否继续转发
VLAN配置
MAC地址学习配置
3第一类配置:是相对于第二类配置而言的,包含的配置内容有GVRP、MSTP等。在聚合组中,即使某成员端口与对应聚合接口的第一类配置存在不同,也不会影响该成员端口成为选中端口。26参考端口参考端口从成员端口中选出,其端口属性类配置和第二类配置将作为同一聚合组内的其它成员端口的参照,以确定这些成员端口的状态。27LACP协议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LACP(Li
kAggregatio
Co
trolProtoc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