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形成自然景点,置硬地、配景观,置休闲设施,满足陵园人群活动、游赏、休息等需求。
E、管理用房:办公用房、餐饮、休闲加工等用房,均布局在平地区。该区考虑停车、滞留等场所场地。
F、建筑模式拟建议采纳地方民族建筑模式,求取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园林则因地制宜,求取江南园林的自然、灵动、灵秀。所有建筑、园林、道路、水体、景观统一而有变化,追求既大器、又婉约,深蕴文化,品味高尚独特。七、规划结构分区
71整个陵园可归纳调整为下述功能结构区:A、业务、办公归纳为办公及服务区;
fB、祭祀、火葬、餐饮服务归纳为祭祀服务区;C、前庭、中庭、后庭、侧园归纳为休闲区;D、员工生活区;E、加工区;F、墓葬区;G、水电设施管理区。消防、保安后期设置,给排水系统另作详规。72按照陵园要求,至少应满足下列功能:A、业务:a接待洽谈;b特种物品存、售、租、购;c展示、陈列;d财务。B、办公:a经理办公室;b其它管理办公室;c会议室。C、休闲:a休息厅;b前庭后庭;c陵区内各小憩设置。D、餐饮服务:a餐饮;b小卖。E、员工生活:宿舍F、保安:a消防;b保卫。G、环卫:厕所、垃圾存放点。H、加工间:a石材加工、雕塑;b材料(水泥等)库存。I、道路广场、硬地、车场J、水、电:a水池;b水塔;c电工房。K、墓地八、规划功能布局81根据规划用地的周边环境、相关条件、区内地形状态、道路交通系统及各功能分区的需要,作出规划布局。82陵园入口选择东北平地,由镇施公路进入。距公路约
f150m。83入口前作停车场,停车场面积约1900m2。84入口神道正面谷地夷为平地,为办公服务区。陵园主建
筑群包括办公、服务、接待等管理服务功能,建筑面积约630m2。85办公服务区左侧谷地作祭祀、火葬服务区,包括祭祀大
厅、火葬厅、餐饮服务等功能,建筑面积约3640m2;祭祀服务区与公路平地之间设人工湖景,作为园区水系的主水面,用以调整整个陵园的灵动和生气,建筑面积660m2。水体(含人工湖)面积约1200m2。
86员工生活区及加工制作区,设入口公路左侧,建筑面积约420m2。
87休闲、游览、绿化等文化区:重点布置在平地区内,结合建筑群,按江南园林布置;墓葬区内,以山地建筑为主线,配以亭、廊、台、石等形成整体园区景观效果。
88墓葬区:主要分谷地大区及山地大区两类,各区又各划分为数个小区,各区间交汇接合处,分设小景点,宜休息、聚散等,并配置硬地、休息等设施。各墓区可分别定名,并以主体墓型定位。九、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