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礼仪,从而实现有德行、善于政事、精通言语和文学,这就是孔子之道。文学不过是礼乐的外显。C.吴地文化最先起于泰伯。泰伯谦让之风教化了吴地,而子游用礼乐教化吴地,所以吴地的文学不是后世所说的一般的文与学。D.作者推举陆贽和范仲淹,他们文章功业都超越一时,虽然不能和孔子之徒比,但也是学习子游而有所收获的,并且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子游是一致的。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1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2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9.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建立学孔堂的目的。4分【答案】6.A微了。2于是选择郡里那些贤良的子弟让他们在堂中学习,用孔子之道相互切磋。9.对孔子大道的尊崇或用孔子之道培养郡中子弟;对吴地文化的传承;延续书院的文脉传承,鼓励郡中子弟努力学习。【解析】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对于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看是否符合文意。A项“无不序焉之谓礼”中的“序”从句法成分分析,应作为动词,解释为“按序排列,有次序”。7.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文学不过是礼乐的外显”的表述曲解文意,原文的“礼乐固文学之见乎其外者也”的意思应该理解为礼乐是文学的外在显现。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先确定考点,之后串联成句,补充省略成分,调整语序,使翻译的句子语意通顺。本题涉及的得分点有:1“学乎孔”“得乎礼”的句式,“独得”可译为“唯独获得……的心得或收获”。“微”的意思是“式微,衰微”。2句“弟子之良者”的句式,“于其中”的省略。“肄”的意思是“学习”。9.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建立学孔堂的目的”。由原文“学孔子者,不得其全而各得其性之近似,乃名之以科,而不知孔子之道,何可以科名哉?”可以看出作者建立学孔堂的目的是对孔子大道的尊崇或用孔子之道培养郡中子弟;“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的表述是对吴地文化的7.B8.1子游向孔子学习而在礼方面独有成就,乐的流传也就衰
f传承;由“冀诸士子学敬与希文以至于子游,学子游以至于孔子,亦庶几矣”可以得出是延续书院的文脉传承,鼓励郡中子弟努力学习的目的。
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秋思①
陆游利欲驱人万火牛r